长三角培育跨县养老新模式
算下来,今年70岁、土生土长的上海阿姨郑承菊已经在浙江桐乡的亲和源养老院住了近4年。她反复强调这里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山野间的新鲜空气,再多钱也买不到”。
高性价比高也是郑承菊可以选择桐乡养老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于上海,桐乡的项目收费要昂贵不少,米面油、海鲜等生活用品相对昂贵,“服务质量不下降、生活成本却更低,为什么不换个地方养老呢?!”她说。
本报记者调研发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持续大力推进,交通便捷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跨省养老,侨居式、水鸟式养老成为不少能动能走、自己可以照料自己的“生机老人家”的可以选择。
本报记者在安徽调研发现,位于宣城市泾县的绿宝集团公司旗下的康养产业基地每天都要接待100多位老人家。安徽绿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施永吾了解,这些老人家通常会在产业基地住上四五天,顺便在周边的查济古村落、宣纸文化馆等景点游玩一番。
浙江省安吉县民政局有关有关人士了解,安吉每月迎合大量长三角的老人家来侨居。如上墅乡董岭村,本村常住只有三四百人,每月的5至10月,每天侨居的外地老人家有三四千人;鄣吴镇的养老侨居度假公寓,每月约有两万位老人家来此短期居住。
“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不管是所致‘叶落归根’的需要,还是高性价比的需要,跨省养老需求都存在。”上海人寿堂养老服务(集团公司)有限公司有关有关人士刘德明了解,现阶段,人寿堂除了在上海开办约30家养老院,还在江苏开办了6家。
政策保障,满足老人家跨省就医需求
相对于“生机老人家”,失能老人家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所致‘叶落归根’的价值观,很多老人家失能后,反而更想回到籍贯地养老。”上海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促进中心理事长冯建光了解,为了更好地为长三角失能老人家跨省养老“减负”,近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着力大力推进医保跨省支付和长期保健险跨省支付等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上海市医保局有关有关人士了解,2021年开始,上海市医保、民政等部门着手大力推进长护险延展支付试点工作工作获批,截至2022年底,已启动三批延展支付试点工作拓展工作,现阶段试点工作全面覆盖苏浙皖三省12个市,政府机构总数达32家,牵涉6个连锁养老政府机构品牌,为失能老人家跨省养老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和支撑。
与此同时,现阶段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已经实现门诊服务费直接支付全全面覆盖,牵涉1.5万余家医疗保健政府机构,累计支付1700多万人次,牵涉医疗保健服务费50余万元。在长三角生态环境环保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更多壁垒被打破。现阶段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已经实现医保跨省支付免备案,并试点工作养老公共服务清单,百岁老年人高龄补贴统一标准等。同时,三地还在积极探索“养老政府机构服务与管理”标准以及“老年护理评估”标准互认互通。
健全地区协同合作制度,增加养老商品优质供给
本报记者从6月6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三省一市将加快推动长三角生态环境环保康养产业基地建设,在养老政府机构等级评定、养老保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长期保健保险跨省支付等方面积极开展一体化试点工作,支持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引导推行长三角地区跨省养老、水鸟式养老、疗养式养老、田园式养老方式。
本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受到价值观影响,如今愿意主动住进养老院,尤其能享受到跨省养老服务的老人家仍在少数,更不要说尝试新型“黑科技”辅助商品。在冯建光看来,除了进一步完善跨省医保、长护险支付等地区协同制度外,还要激发市场力量,通过引导行业创新,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和服务。
开办复旦大学王小林博士工作室、开通盐城与上海知名三甲疗养院的双向转诊环保通道、每周六上海专家前来诊症……江苏盐城复兴疗养院副院长张成阳了解,在跨域合作下,疗养院正在以专业医疗保健、康复、康养、抗衰老健康服务等医养融合服务,开启大健康的全新医疗保健方式。
科技也在赋能养老产业。按照电脑上的指令,左滑代表水果,右滑代表蔬菜……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就能大致判断出大脑的健康状况。近日,在江苏常熟琴川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场针对社区老人家的数字化认知症早筛项目的积极开展,迎合了大量老人家的关注。
“有些老人家在生活中表现出记忆力衰退的迹象,其实更深层次原因可能是注意力下降,早筛、早治疗有助于延缓阿尔兹海默症的到来。”商品的主要开发商、上海博斯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佩臻了解,公司致力用AI技术推动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家的早筛,现阶段已在长三角多家养老院和疗养院获批。